首页 >> 媒体新闻 >>健康讲堂 >> 身体出现这些信号是湿气“缠身”
详细内容

身体出现这些信号是湿气“缠身”

湿气重,除了食物容易因潮而生腐外,我们的机体也易受湿气影响,内湿加重,引发诸多疾病。当身体有湿气时,一般都会有哪些表现呢?祛湿食疗有何良方呢?在日常生活中,该如何祛湿呢?莆田医易养生馆国家高级营养师、推拿按摩师、心理咨询师、易学养生师朱明海医生为你支招。

身体出现这些信号是湿气“缠身”

1、睡不醒,每天睡再多,还是觉得很困,睡觉流口水;头昏、打不起精神,身体特别疲乏,懒得动;小腿发酸、发沉。

2、起床之后如厕,大便溏稀不成型,或者隔三差五便秘;大便粘滞,总有排不净的感觉,每次上完厕所,大便粘在马桶上,冲不干净。

3、起床之后,嘴里气味重、发黏。

4、舌头可以敏感地反映出身体状况,如果舌体胖大,舌头边缘有锯齿,症状严重的,叫“裙边舌”。如果舌苔白厚,看起来滑而湿润,则说明体内有寒湿,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、发黄发腻,则说明体内有湿热;

5、早上脸上出油多,尤其是额头处、口鼻周围出油明显,面部油亮、头发也爱出油,眼袋下垂,黑眼圈严重。

6、体态虚胖,饮食和作息和原来一样,但体重却明显增加。

以上这些信号或者症状,如果出现了1-2种,要引起注意了,这说明体内有湿气。

祛湿食疗方,首推“红豆薏米粥”

祛湿的食疗良方朱明海医生首选的就是“红豆薏米粥”。

“红豆薏米粥”里说的“红豆”,指的是赤小豆,很多人分不清赤小豆和红小豆,二者虽然同属豇豆属,外形、口味也比较相似,但仔细观察,还是能够区别的。赤小豆身形瘦长,而红小豆颗粒更圆,个头也稍大于赤小豆。二者都有祛湿的效果,但论祛湿、利水、消肿、解毒、排脓的功效,红小豆远不如赤小豆。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:“赤小豆以紧小而赤暗色者入药,其稍大而鲜红色淡者,并不治病。”说的就是赤小豆与红小豆的区别。所以,熬“红豆薏米粥”应用赤小豆。《神农本草经》载赤小豆“主下水,排痈肿脓血”。《药性论》亦载其“消热毒痈肿,散恶血、不尽、烦满。治水肿皮肌胀满”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赤小豆所含的皂苷具有通便、利尿和消肿作用,能解酒、解毒,对于肾脏病和心脏病,均有一定疗效;所含的叶酸有催乳的功效;具有降血压、降血脂、调节血糖、预防结石、减肥等作用。现代人精神压力大,容易心气虚;饮食不节,运动量少,容易脾虚湿盛。既要去湿,又要补心,还要健脾胃,非赤小豆莫属。

方中的薏米即薏苡仁,有生薏苡仁和炒薏苡仁之分,两者都擅长祛湿。不同之处在于:生薏苡仁偏寒凉,直接煮粥易伤脾。而炒薏苡仁寒性会减少,其祛湿效果比生薏苡仁更好。因此,熬制“红豆薏米粥”应用炒薏苡仁。薏苡仁可以在家自己动手炒,取干净薏苡仁,用文火炒至微黄色、鼓起时取出,放凉,略有焦斑,微香即可,亦可到中药店买炒薏苡仁。

炒薏苡仁、赤小豆都比较难煮,煮粥前可用热水把薏米和赤小豆浸泡1小时后再煮,可使粥易煮烂,释放出所有的营养。在熬制红豆薏米粥时,可加一点芡实,以增强健脾的作用。因为脾主运化,对体内的水液有吸收、转输和布散的作用。要想祛湿,就必须健脾、祛湿一起进行。

薏米红豆芡实粥可按3:2:1的比例投料,粥熟后可适量加冰糖调味食之(糖尿病人忌放糖)。此粥可健脾祛湿、利水消肿、补肾益精。肾脏性水肿、心脏性水肿、营养不良性水肿患者,以及肥胖症患者不宜服食。

祛湿食谱推荐

薏米赤豆汤:

薏米赤豆汤的功效主要就是祛湿,能够祛除体内的湿气,非常适合夏季及体内湿气较重的人食用。能当饭吃,是祛湿健脾的佳品。薏米它可以治湿痹,利肠胃,消水肿,健脾益胃,久服轻身益气。赤豆,也有明显的利水,消肿,健脾胃之功效,因为它是红色的,红色入心,因此它还能补心。

材料:薏米、赤豆、冰糖

做法:薏米,赤小豆洗净泡2小时。把材料倒进电饭锅煮开。煮开后继续煲2小时。加入片糖煮2分钟。焖多10分钟就可以吃。

清炒马齿笕:

马齿苋在民间也叫长寿菜。此菜具有清热解毒,利水祛湿,散血凉血之功效适应于目翳、心血管疾病、肾炎水肿、热毒泻痢、便血、痔疮出血等。

材料:马齿苋、色拉油、盐、姜、大蒜(白皮)、香油。

做法:将马齿苋洗净,切成3厘米长,入沸水锅内焯水后捞出,沥干水分蒜子、姜切末。锅置旺火上,放入色拉油,烧至七成热,下姜、蒜末煸香,放入马齿苋,加盐翻炒均匀,淋香油,出锅装盘即可。

紫薯百合银耳羹:

百合具有润肺、止咳、平喘,清热、养心、安神等功效。因此,百合对于夏日燥热引起的心烦失眠、咽干喉痛、鼻出血以及神疲乏力、食欲不振、低热失眠、心烦口渴等症状均具有良好的食疗作用。

材料:紫薯1个、百合2个、银耳1把、冰糖10克、水适量。

做法:紫薯、鲜百合、银耳1把和冰糖,银耳用冷水泡发后,去黄色根部,撕成小块,砂锅内加足量的水放入银耳,煮开后转小火炖1.5小时左右。百合掰成小瓣,清洗干净后浸泡在清水中备用,紫薯去皮切成小丁。银耳煮至软烂,汤汁浓稠。加入百合、紫薯以及适量冰糖煮5分钟左右即可关火。

4个祛湿妙方请收好

1.适量运动

适当的运动帮助我们燃烧身体脂肪,促进体内新陈代谢。一旦体内湿气严重,人就会感觉到四肢乏力,头脑昏沉,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。这类人群其实湿气重,也主要是缺乏运动。

建议日常里就要多做运动,例如慢跑、跳绳、游泳、瑜伽等。运动能够排湿祛寒,促进身体器官运动,让身体器官动起来,加速湿气的排出。

2.泡脚祛湿

泡脚是一个很常见的保健方法。可以在忙碌一天后,回到家泡个脚。泡脚有助于加速体内的血液循环,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,同时也可以把湿气排出体外。

建议大家在泡脚的同时,可在水中加入艾叶、花椒、生姜等,帮助活气血。

3.环境避湿

雨水加重,环境内湿气也加重,人长期暴露在潮湿环境中,对身体有损。因此,在潮湿的下雨天,应减少外出,晚上睡觉的时候不要直接睡地板,避免空气中水分下沉导致湿气入侵体内。此外,也要避免穿潮湿未干的衣服。

4.食疗排湿

平时可以通过饮食来改善自己身体湿重湿困。

在此推荐两个祛湿方:

(1)祛湿汤(一人量):鲫鱼1条、茯苓15g、白术10g、扁豆15g、赤小豆10g、淮山15g、薏米15g,煲汤。

(2)祛湿茶(一人量):砂仁6g泡茶喝。

5、长期服药,注意祛湿

糖尿病、高血压等慢病人群需要长期用药。在药物的副作用中,很多都会影响肝肾、脾胃健康,这些副作用多以肝胆湿热、脾胃湿热的形式出现。

建议需要长期服药的人群,应在生活中注意以下脏腑机能的状况,出现相应不适症状及时就医,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祛湿。

肝:湿毒会引发转氨酶升高,因为药物会增加肝脏代谢负担,眼睛干涩模糊、头晕、咽干口苦、情绪易怒等就是肝湿热的典型表现。

胆。有些药物副作用会导致胆汁瘀积,主要症状表现为身体肤色发黄、小便泛黄、大便青绿色等。

脾胃:“脾主肌肉四肢”,有些人吃了药后乏力、没劲,这是脾胃出现湿热的表现。脾主运化,机体正常水谷精微不能得到有效运化,人体还会出现便秘、大便干燥、消化功能差等问题。

肾和膀胱。有些人服用药物后会有尿频症状,中医称“膀胱湿热症”“癃闭”,容易引发前列腺炎。

心肺:降压药会引起血管舒张,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服药后有心慌心悸、胸闷气短的原因。

如何保证安全用药,尽可能避免招来湿气?建议大家做到以下几点:1.按规矩吃药。明确药物要求是饭前服还是饭后服,不能图省事随意服药,以减少药物成分对机体的刺激。2.防止药物拮抗和叠加作用。两种药物同时服,可能有减弱药效或增加副作用的风险。如果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,一定遵医嘱。3.吃药的同时,定期找专业中医师辨证祛湿。


电话直呼
在线客服
在线留言
发送邮件
企业位置
联系我们:
05943851999
朱医生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还可输入字符250(限制字符250)
技术支持: 莆仙互联建站 | 管理登录
seo seo